------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卢文洁)卫生部本月18日召开专项会议,推介糖尿病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自2003年12月1日起,卫生部与世界糖尿病基金会共同发起并合作实施了“中国糖尿病管理项目”,在全国7个城市的15个社区开展糖尿病防治的社区与医院“无缝化”对接,5年来该项目惠及四十余万人口。试点数据显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数据:
治疗糖尿病投入成本巨大
近30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糖尿病患者有2000多万,另有2000多万人空腹血糖受损。持续增长的患病率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也令个人和国家背负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
根据2002年全国11个城市的调查,估计中国城市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总成本为人民币223亿元,直接医疗费用188亿元。同时,由于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处于较低水平,81%的医疗费都用于治疗并发症,经济代价沉重。
探索
社区医生担任
糖尿病“监管员”
对糖尿病知晓率比较低、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就医渠道还不够通畅……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的现状使得糖尿病的防治不尽如人意,很多患者糖尿病到了严重程度或出现各种并发症才去就医。为了实现糖尿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从而阻断并发症,减少疾病经济负担,卫生部在5年前开始了“中国糖尿病管理项目”,进行“社区-医院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为:医院承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同时培训出一批社区医生,建立起一支专业的“社区糖尿病护理团队”;社区护理团队对社区内的高危人群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及筛查,再建立随访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进行高危人群干预治疗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管理;如果在社区范围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就及时转诊到综合医院。
以往糖尿病患者看病只能到医院,在这一新模式中,社区医疗机构作为中间的“桥梁”介入糖尿病防治,社区医生担当起居民糖尿病的“监管员”。
成果:
患者血糖控制率提升
“中国糖尿病管理项目”在全国7个城市进行了5年多的试验,成果显示,试点社区管理患者的年均4次随访达标率约90%,每次随访时各项并发症检测比例较高,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率为95%,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检查率为53%~56%。此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率在管理满6个月后分别上升了9.1%和19.6%,此后稳定在60%及76%以上的控制率。
专家观点:
治疗策略可向全国推广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孔灵芝副局长肯定了“中国糖尿病管理项目”,她认为该项目在改变中国糖尿病乃至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认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行、有效,这种“花小钱,省大钱”的治疗策略可以向全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