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耐迪优点: |
|
1、中国首家制剂通过欧盟认证、 |
|
全国首批获得美国FDA认证的企业、“ |
|
中国十大重点行业最具竞争力上市 |
|
公司十强”之一企业——浙江海正 |
|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
2、“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本品与文 |
|
迪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疗效。单 |
|
次口服4mg文迪雅(葛兰素史克公司 |
|
生产)与单次口服相同剂量的本品 |
|
具有生物等效性。”注:摘于SFDA |
|
2008年05月04日核准的说明书。 |
|
3、售价为文迪雅的一半以下。 |
|
|
|
 |
|
 |
|
|
国内新闻 |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作与心理因素有关
|
添加时间:2011/5/24 0:09:02 浏览次数:741
|
|
------来源:久久健康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心理因素是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近年研究表示,糖尿病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糖尿病属内分泌系统疾病,但是一些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发作与灾难性事件有关,特别是酸中毒或昏迷常被认为是由情绪激发所致。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1型糖尿病发病前双亲死亡、家庭破裂等生活事件发生率高,而2型糖尿病经受的灾难性生活事件则更多。有报道:47例糖尿病患者中,所有患者在发病前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其中79%发生在2年前。许多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常有许多特征,如内向、情绪不稳、被动、依赖、幼稚、不安全感、优柔寡断等。
上述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出现及其程度也有一定关系。研究均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激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心理应激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可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
有报道,在地震、重大火灾等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临床发现,在出现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前,部分患者已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并表现出情感障碍。
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予以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趋于恢复正常,血糖也随之下降。这提示负性情感应被视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精神医学和内分泌学专家达成共识:积“郁”成疾。糖尿病也会引发心理、情绪问题1.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由于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可能,一旦被确诊,将有可能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患者常有一种愤怒的情绪,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自责内疚的不良情绪有这种情绪的患者以中年人居多,患病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焦虑恐惧的心理有资料显示,63%的糖尿病患者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的客观症状。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有的糖尿病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遭抛弃,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抗拒治疗的消极心理有此心态的患者1型占3.0%,2型占8.7%。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
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健康网专家提醒:糖尿病人心理治疗的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病人十分重要。
(1)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2)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3)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