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T中文网
一、彝良地震
周五云贵交界处地震,震中彝良。云南信息报已是连续第三天将封面改为素色,向本省民众播报这场官方统计已有81人遇难的灾难,今晨的呼号是《黄金72小时,最后大搜救》。
这场地震的严重程度使国家总理温家宝再一次以星夜兼程的方式抵达灾区现场,新华社昨天发出了描述他一夜未眠的稿件。当上司胡锦涛正在APEC会议现场对日本发出有关钓鱼岛的警告时,他则在各地报纸头版手握话筒安慰云南灾民——“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灾害”。
这有可能是这位10年来持续塑造亲力亲为形象的领导人最后一次亲赴灾区,虽然“作秀”之讽不绝于耳,但看到他周六凌晨4点出现在抢险现场的图片,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也忍不住要微博说一句:“无论如何,不容易。”
二、国民教育
23分钟后,王冉发布另一段话:“面对香港,内地媒体集体失语,昨夜的那些震撼照片也大都去留无痕。这个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有香港和台湾同胞一路同行。”
他说的“震撼照片”是指周五晚上的香港反国民教育大游行景象,根据网络流传数字,参加者超过12万。事实上,在为彝良灾民祈福不到半天后,王冉们就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特区政府总部门前,通过微博论坛传播蔚为壮观的示威场面,在他们看来,比起生死由命的天灾,这场“人祸”更加值得检讨。
这场以“反洗脑”为诉求的抗议贯穿了整个夏天,并在开学伊始这一周达到顶峰,参加绝食行动的人群中甚至已经出现中学生,抗议政府在小一至中六推行旨在“加深学生对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国民身份的自豪感”的这项必修科。
当那些以红布蒙眼、以“河蟹(谐音和谐)”之旗封口、以手臂做出“X”字的特区民众抗议画面传至大陆互联网,强烈地触动了同样憎恨中共意识形态“洗脑”的异议者,与其说他们是在声援,不如说是感谢,同样用王冉的微博来说就是“让我们看到了那束照耀未来的倔强的光亮”。
在抗议者和声援者看来,这本《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的教材名称本身就不存在——他们认为所谓“中国模式”即使是在大陆内部也争议颇多,更不应该以通过教科书登堂入室。中以下描述最不可接受:“中国的执政集团是一个进步、团结与无私的执政集团;与西方民主国家政党的政党轮替方式不同,中国执政集团以服务人民、服务国家为主,管治理念和方向相近,确保了政权延续性和社会稳定;西方政党恶斗,百姓当灾……”
来自林夕、梁文道等香港民间知识分子的振臂一呼被转贴入微博论坛,强调“谎言”是反对推行国民教育科的重点,后者回忆他在大陆演讲时提及“中国模式”教科书后听到台下哄笑:“眼前这群青年全是受过“爱国教育”的人,你说这种教育有效吗?如果真的有效,他们为什么会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可是这种教育最叫人担心的地方并不是它真能洗脑,而是它洗脑无效的后果,恰巧正是那天我演讲的重点,一种犬儒的道德虚无……可怕的是,你不在乎这种欺瞒;久而久之,甚且习惯活在谎言之中,反正如此撒谎也不难受。蔓延下去,你可能还会开始怀疑任何宏大的理念与崇高的信仰,觉得它们都只不过是种怎么说都无所谓的大话。”
长平早在7月写就的《国民教育谎言始》也被重新传阅,这位被放逐海外的前“南方系”主将宣称当自己看到那本教材,“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中国模式,是指中国近年在社会稳定下,在经济、外交所展现的高速、稳定发展道路。’这短短的一句废话里,‘稳定’一词出现了两次。在整个薄薄的文本里,也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社会稳定。这分明是‘稳定压倒一切’的一种更怯懦、更假装斯文也更阴险的表述。内地人一看就明白,香港人却未必了然……把一个画得不怎麽好的蓝图,当作已经完美执行的事实告诉学生,是这本手册最大的谎言。”
“这些谎言和歪理,在内地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无论你把‘以民为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地震来了校舍纷然倒塌,暴雨来了警察到遇阻的车上贴罚单,数十万婴幼儿喝了毒奶粉家长还不敢抗议……洗脑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越是了解国情的官员,越不相信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的谎言。然而,香港人没有这些惨痛的亲身经历,学了这些谎话连篇的国情教育,再去看看那些被精心包装的祖国新貌,无疑更加容易受骗上当。”
拥有大陆教育背景却常居香港的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微博转贴出香港文化学者安徒对本地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分析:“‘对孩子的爱’,是香港式家庭主义的引伸,是香港最保守的人也倚重的价值。国民教育竟然‘搞我个仔/女’……‘良知’与‘良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要义……反国教运动在这个时期迅速发酵,正是我们的孩子们说出了真话……它让众人最终醒觉,我们的成人世界在袖手旁观,甚至冷嘲热讽这些小伙子在无望地批评国教科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是这个谎言社会的一部分。”
或许,比起香港人,这些对“谎言社会”的控诉更是说到了那些对中国共产党治理心存不满的大陆民众心坎里。在他们看来,所谓“爱国教育”只不过是“爱党教育”的幌子,“国民教育”只不过是“愚民教育”的遮掩。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以及自己孩子正在上的思想政治课程,叹息那里有关“五星红旗”的描述其实远远比香港教材更加“洗脑”,这种心情让他们自比电影《金陵十三钗》里代替女学生面对日军的妓女,用一个略显粗俗的讲法来说就是:“这么多年了,你怎么搞我们都行,但不准搞处女!”
于是,这些网络活跃分子简直是拿出了比关注内地维权游行更加高涨的热情,以求维护心中一方净土。当得知周润发参加游行而成龙却在“顾左右而言它”时,拥有600万新浪微博关注者的李承鹏在周六午时出言讥讽:“事实证明,周润发的代表作是《英雄本色》,而成龙代表作是《我是谁》”。
香港教育局长吴克俭曾经在亚视国际台节目中称,全香港学生加上家长数目过百万,仅有10万人上街表达对此科之不满,可见香港有数百万“沉默大多数”支持国民教育推行。事实上,在看到那些因香港反国教而出现的兴奋雀跃后,也的确有人要提醒沉默螺旋之存在,比如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林建杨,他发布香港豪华饮食集团执行董事陈嘉华“看完课程指引后认为并无洗脑成分”的讯息,以及来自明报的《究竟是谁在洗谁的脑了?》:“过去一个多月,媒体一面倒的报道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观点,而与這些反对者不同的另类意见,有哪一个媒体曾认真报道?我不知道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是否是洗脑科,我看到的只是媒体一面倒说它是洗脑科并以最极端煽情人身攻击的言词指斥。我看不到客观地报道另一方的观点。更看不到理性的辩论。”
的确,在看到香港牧师朱耀明演讲声称“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大陆是要小学生背着机关枪,带着手榴弹去上课。这个国家将仇恨种植在儿童的心中”时,就算是同情者,难免心里也要嘀咕这位抗议领袖夸大其辞。作家马伯庸感叹一句“谎言是对抗谎言最下作的方式,遗憾的是,它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还算客气,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就要在微博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有些人天天说反对反洗脑,但在我看来,他们才是被洗脑最彻底的。是否被洗脑,不能看一个人反对谁,而要看他用什么方法反对。许多人,不过是用他们反对的逻辑来反对,他们反对的,是他们自己,而自己还不知道。这才是被洗脑的标志。”
林建杨和王志安为“洗脑”辩解时,最常遭遇的反诘来自对他们实名认证职业身份的“恍然大悟”。窦含章现在虽然已不再是新华网评论员,但作为“自干五”的代表人物,他在周六用“鄙视你”的微博表情怒斥:“英国殖民时你不说不要,98金融危机时你不说不要,内地用各种政策资源支援时你不说不要,国家正常推广教育时你开始说不要了,你们比北京人、上海人、四川人、湖南人……多长条尾巴吗?白眼狼!你们不是中国人吗?你们是杂种吗?全世界哪个国家没有爱国教育?吃里扒外,得便宜卖乖!”第二天,他又宣布在实际看过《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后,“说实在的,俺不觉得这几段话有什么严重问题,闹这么大,至于吗?其实这事一直是美国人暗中搞鬼,让中国人因小隙,酿大嫌,窝里斗,它好坐收渔利。现在看,它基本成功了。”
在挖苦香港演员陈美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被洗脑”的同时,另一位“五毛党”领袖吴法天也以反讽表达对香港抗议者的不满:“为什么港人讨厌中国?因为中国不仅不学英国人,还自己搞一套。比如英国给香港指派港督,中国却允许港人自己选特首;英国问香港收税,而中国却一分钱税都不要;驻港英军需要港人养,而驻港部队却由大陆人养;英国有鞭刑喜欢抽香港人,回归之前竟然取消了;看看照片,殖民地警察是怎么对付抗议的?”
窦含章和吴法天的这些微博,顺理成章地得到孔庆东的转发。这位曾经出言斥骂“香港人是狗”的北大教授,一边纪念缅怀毛泽东逝世36周年,一边表达“心痛的感觉”:“猪要鸣就让它鸣吧,民主就是众声喧哗嘛。”
作家陆天明现在大概是很失望了,他周六17时48分要求特区政府坚持国民教育的微博刚刚发出,本就被讽为“地下党”的新任特首梁振英即发布公开讲话,宣布“在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之后,政府决定修改有关国民教育科的政策”:“教育归教育,大学团体还有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接受开展德育以及国民教育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独立成科,还可以自行决定科目的方式以及时间。新的政策之下,不存在三年后必须推行此科所谓的死限。”
18时许,东方早报等多家内地媒体陆续通过微博发出这则快讯,南京日报网站所提供的记者会实录更成为五大门户的周日新闻源。新浪搜狐网易抓住机会大张旗鼓,将这个堪称内地独家的“合法稿件”推向首页头条位置,并配以来自深圳卫视的视频剪辑。
“如果有团体和学校展开这科的话,我郑重呼吁社会人士能够保留参与他们的自主权以及空间”——梁特首的期待言犹在耳,香港绝食人群也陆续散去。可是,24小时之后,这场有关“爱国”的争议却突然在内地互联网上被重新引爆,因为郭敬明。
这位在青少年中拥有极高号召力的作家在昨天傍晚通过微博发言,向其1500万关注者表明心迹:“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奥运听见国歌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曾经半夜看网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时,中国人保护火炬的图片,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这种人是存在的。我的祖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保留地爱它,为它自豪。”
12个小时里,这段爱国宣言即获超过10万次转发及5万余条评论。有其粉丝的赞同助威,但也有大量不屑,那些时常将其与韩寒作比较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现在更加认为“小四”幼稚了,因为在他们看来,那面五星红旗、那首义勇军进行曲,就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政权,是把爱国和爱政府、爱党混为一谈,更不用说嚎啕大哭有虚伪之嫌。
“小四”回复了其中一句批评,来自@电影人程青松的“你的确脑残,而且很彻底,你丢了双子座的脸,也丢了四川人的脸,更丢了自己的脸”——这位青年作家的答复是:“我没觉得有任何丢脸的地方。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言论的自由,而且你没有任何立场代表所有的四川人来评价我,因为我坚信,四川人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我们并不以爱国为耻,而你是。”
这段互斥霎时点燃了后伦敦奥运时间里又一场爱国主义大讨论。只不过,大多数向来讨厌国家意识的网络公知更愿意站在程青松一边,某种意义上,他们之所以“爱港”就是因为那里“不爱国”,同为四川人的李承鹏甚至特意为他翻出旧作《写在5.12的爱国帖》。于是,郭敬明和他的追随者反而上了一堂现代政治要义普及教育课,内容包括“一个声称拥有言论自由权利的人,却毫无保留地爱一个践踏言论自由的对象,多么错乱啊”,又或者“真爱中国,就要爱它的河山、爱它的文明、爱生活其上的人们,而不是无条件效忠政府。”
在有关爱国情感起源、去向的分析中,专栏作家赵楚独树一帜,公开反对友人对郭敬明“当众表演”爱国的微博奚落:“古今中外,谁说过爱国不能公开表白和讨论了?从希腊和罗马人的元老院,到大陆会议,爱国作为一种个体与公共事务的连接,恰恰是需要公开来说道的事情。爱国不是见不得人的,更不是那些胸口贴胸毛的假嗓子们的专利。公众应该看看谁是真正的爱国者,什么才是真爱国。”
当然,正如程青松所观察,这回“小四”的坚定支持者是吴法天、宋鸿兵、胡杨林这样的“五毛党”,以及“内线”环球时报。胡锡进把“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说这样的话需要勇气”的网络留言变成了今日评论《爱国,就应当说得理直气壮》,由单仁平署名:“青年作家郭敬明星期天晚上发了一个微博,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大轰动……该微博的跟帖评论有大量支持者,与反对者激烈争辩。不得不说,郭敬明表达的感情在中国人中有相当高的普遍性,但他写这条微博很像是‘下了决心’,而且成了昨晚的一个‘舆论事件’,这难道不应让我们奇怪吗?”
署名作者单仁平决定直面“爱国还是爱政府”之问,在文章中感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国在互联网语境中成了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微博上出现很多批判爱国主义的帖子,还有了‘爱国贼’的称呼。此外一些人不断将‘党、政府、国家’三者的不同做极端化解读,诬称各种爱国行为是‘向当局效忠’。”
文章用“猖狂”形容那些攻击爱国情感的舆论力量,讲述“爱国在中国主流文化中是天经地义的”的道理:“倒是那些‘反爱国主义’的人,他们的现实政治考虑和目标要明确得多。他们想把党和政府与中国社会特殊的紧密联系强行割裂开,甚至要把党和政府强行摆到‘国家’的对立面,为他们没有底线的批判营造合法性,并为从宪法层面根本改变中国探路。”
在为“中国青年著名作家的一次大胆站起”而鼓掌,并“期待有更多人打破沉默,公开为爱国主义正名”之后,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也没有忘记正题——周日休刊一天后,环球时报要在内地媒体同行万马齐喑的时候再就国民教育科表明立场。
封底报道是《香港复杂议论国民教育风波》,摘录香港东方日报、文汇报等质问“反对派到底要把香港引向何方”、定义国民教育“被人当成搞乱香港、瘫痪政府的政治炸弹”的社论;而后更用自家社评宣布《内地人支持香港长期“特”下去》:“香港与内地的一定融合肯定是要发生的,但那决非政治上的强行安排,而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自然过程。香港‘特’下去既要靠政策,更要靠香港人自己干出来。与其防范‘被同化’,不如多营造自己新并且‘特’的竞争力。”
在这篇一度被搜狐推向新闻首页第二显要位置的文章中,作者强调国民教育计划是被扣上了“洗脑”的帽子,而反对者是将这次对立上纲上线:“特区政府的让步使这一风波归于缓和,但香港社会如此容易掉入一种激烈情绪不可自拔,甚至不容说理和辩论,令我们很吃惊。在这件事上,香港这些天的表现不太像发达的民主社会,倒是多少有点像一年多前的开罗。”
而后,这篇环球时报社评更批评一些香港人“在内地人面前的优越感”,并告诫对方:“内地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支持示威者的声音,希望香港的精英和公众千万别高估了这些声音的代表性。少数内地人把香港的示威当成了他们想在内地做同样事情的寄托,这根本不是在国民教育课问题上内地社会的主流态度。”
虽然不能多说国民教育科之事,但既然有单仁平之文作引,腾讯今天也可以来一个《对郭敬明“爱国宣言”的冷思考》。在“‘理直气壮地爱国’为何陷入困境”这第一个小标题下方,编辑引用一段仿照的“郭敬明体”——“你们就当我是中国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曾经在街上看城管打小贩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见吃不饱饭的孩子和有十几块名表的书记就眼红哽咽的人,我就是半夜看网上强拆视频,中国人保护自己房子,看得嚎啕大哭的人。你们不用怀疑,我的祖国每天都在让它的人民感动得流泪”——然后反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还能维持那份自豪感呢?”
所以,这家门户网站的编辑以鲁迅、林昭,甚至是石原慎太郎为榜样教导爱国者:“我们不否认郭敬明对国家的爱,但对一个国家仅仅有‘血浓于水’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对祖国真正的爱来自于对祖国认识的真知灼见,我们应当了解国家是如何管理的,了解法律是如何制定的,了解法律是如何执行的,了解公民有哪些权利,尤其是,了解这些方面祖国有什么缺点……当每一个人都能切实地感觉到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感受到那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公平正义之时,又有谁还会不爱国呢?”
午前,凤凰网引用其卫视快讯,宣布香港立法会地区直选结果:“泛民派只比建制派多1席”。这或许能让那些担忧反国民教育抗议导致亲北京力量挫败的人们略微宽心。 |